“成都中醫藥大學撿瓶子”近日在微博上成了熱搜話題,閱讀量已累積30余萬。
該話題源起于成都中醫藥大學學生議論紛紛的一份題為《垃圾分類制度》的規定,其中以學生分類投放垃圾的種類和數量算積分,根據各個寢室積分情況給予相應獎懲。
比如兩個塑料瓶算1分,1斤廢紙算3分,對于未達到積分要求的寢室,將受到取消評優資格等懲罰。
這一制度未實施就引發熱議。有該校學生在網上“吐槽”,一學期108分的積分任務難以完成,“還學什么醫,學撿垃圾好了”。

對此,成都中醫藥大學11月14日在其官方微博發說明稱,“該制度現僅征求了部分師生的意見,相關條款尚不成熟,未報學校管理部門審批,未形成正式文件”。
11月15日,該校黨委宣傳部一名老師對澎湃新聞表示將立即改正。“現在全國都在鼓勵垃圾分類,本來是個很好的事情,但(學校)操作的時候不太恰當,所以我們該改的肯定要改,不會回避。”#p#副標題#e#
垃圾分類制度規定積分不達標將懲罰
學生吐槽“多了個撿垃圾的任務”
上述《垃圾分類制度》稱,為提升學生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的自覺意識,將在學生公寓內建立垃圾分類積分制度。學生在室內按要求分好類后,將可回收垃圾帶到公寓服務臺,公寓宿管核查并監督學生按要求投入垃圾箱,并在“綠色賬本”上登記。學生干部每天統計,根據投放種類和數量折算分值。
算分的方式為:塑料瓶兩個計1分,易拉罐兩個計1分,廢紙(舊書本廢紙張)每斤計3分,紙殼(快遞盒紙箱子)每斤計3分。
該制度對于如何獎懲學生規定也頗為詳細:對于每學期積分未達到108分的寢室,取消涉及后勤、校公寓團總支的所有評優及志愿服務資格,并將向學生處及學生所屬學院通報相關情況,以及情節嚴重者(由后勤老師裁定)或被取消所有評獎評優資格。
而對于完成任務且每月積分排名前十、無任何違紀違規行為的寢室,則有可能獲得洗衣粉、肥皂等獎勵;每學期總積分排名前十的,則有熱水卡、水票、榮譽證書等獎勵。
“這很不合理。我們來學校是學習的,不是來撿瓶子的。”對于上述規定,不少學生在微博上“吐槽”。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生王穎(化名)告訴澎湃新聞,學校公寓門口放著分類垃圾桶,另外做實驗時,老師也強調醫學廢品的分類,只是學生的意識不是很強。“支持學校推行垃圾分類工作,這是好事,但實行積分制度有些過分。”王穎稱,自己所在寢室一般不怎么喝飲料,“(瓶子不夠)難道要我們去外面找嗎?有點矯枉過正了。”
另一名大二男生說,目前“積分制度”尚未實施,但校園里已很少能看到塑料瓶、易拉罐等垃圾,“(學生們)都舍不得丟,留宿舍里藏著”,“108分,換成紙箱子得有36斤,從哪來嗎?而且也很少買水喝。”
對于平時愛喝飲料、礦泉水的學生而言,“積分制度”則沒那么“可怕”。“反正平時還不是要喝很多水,那就收集一下(塑料瓶)。”該校一名男生認為,周圍很多同學都在“吐槽”,說“上大學多了個撿垃圾的任務”,只是“開玩笑”。
王穎也認為,此時學生對于“積分制度”的熱議,可以擴大“垃圾分類”宣傳,引起大家的重視,希望學校在正式實施前將制度“改得合適一點”。
對于學生們的“討論”,成都中醫藥大學11月15日在其官方微博上回應稱,《垃圾分類制度》系校公寓團總支11月14日通過QQ群發布,“僅征求了部分師生意見,相關條款尚不成熟,未報學校管理部門審批,未形成正式文件”;希望同學們能多提意見和建議,經梳理匯總后論證可行性,形成最終方案報學校審批,最后再正式發布實施。#p#副標題#e#
校方稱積分制度主要由學生參與制作
“考慮不周到,會立即改正”
澎湃新聞注意到,四川省教育廳8月30日曾發布《關于開展2018年教育系統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確定包括成都中醫藥大學在內的29所省屬高校“完成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比例不得低于50%”。該校在上述“回應”中也提及,《垃圾分類制度》即是在這一背景下“初步擬定”。
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宣傳部一名老師11月15日告訴澎湃新聞,此次引起熱議的《垃圾分類制度》主要由學生參與制作。“我們有個‘學校公寓團總支’,同學們做了很多事情。學生們也是想盡快把工作做好,但前期調研不夠,只想到用約束的方法,而非鼓勵的方式。”該老師說。
根據成都中醫藥大學官方網站消息,該校早在2016年便已在校園內推動“學生公寓垃圾集中分類投放。今年5月,該校申報的《建立學生公寓垃圾分類回收體系》獲得2017年度全國公寓工作創新成果三等獎。“這是我校公寓管理研究成果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該校發布在其官網上的一篇文章稱。
據上述宣傳部老師介紹,盡管學校垃圾分類基礎設施較為齊全,但學生分類意識“并不是很強”,校園清潔工也有反映,稱“垃圾分類做得還不夠”。“寢室外面都有分類垃圾桶,但是(學生)都沒有投放到位,管理人員也不好清理——學校人多,垃圾量大,處理起來麻煩。”
上述“回應”也提及,經過兩年堅持,“原本堆放垃圾的區域”變成了自習室,回收的舊衣服經清洗、消毒后捐贈給了貧困家庭。但仍存在問題,比如“同學們對垃圾分類知識認知度不高;垃圾初分率還比較低,未達到預期效果”。
“(參與制定積分制度的同學)初心是好的,但考慮不成熟。這個工作肯定要推動起來,畢竟這是好事。做錯了我們就及時糾正,得到在校師生的理解支持。”上述老師告訴澎湃新聞。
對此,在該校公寓團總支任職的學生干部李瀟瀟解釋,推出“積分”制度時“操之過急”,未經學校相關管理部門審批。“特別是因擔心制度推行響應度不高,在推行過程中擅自增加了懲罰措施,沒有顧及到同學們的感受及制度的可行性。”李瀟瀟稱,目前已向同學們發布聲明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