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沙……”聽,上海街頭動聽的落葉樂曲,又響起了。
上海41條馬路,開啟了今年的“落葉景觀季”。落葉不掃鋪就的街景,將持續至年底。昨天下午,在首批保留落葉的楊浦區國秀路,環衛工人化身“落葉設計師”,用不為人知的“訣竅”,為大家保留著落葉美景。
一、無患子葉積了薄薄一層
國秀路上,家住加州水郡小區的尹力小朋友正在一堆落葉上蹦來蹦去。“開心!”還不太會說話的小力力笑開了花,邊上的奶奶笑著問他:“我們撿些落葉,回去做貼畫好嗎?”
人行道上,無患子樹葉已經由綠轉黃。微風吹過,片片黃葉轉著圈掉下,引起路人陣陣驚呼。海岸君看到,長約一公里的路段上,已經積起了一層薄薄的黃葉,就連隔離帶種著的綠籬上,也落滿了金黃的樹葉。
雖然不掃落葉,可這條路上的環衛工人沒有減少。不同的是,他們手中的掃帚變成了火鉗,簸箕變成了環保袋,“掃路”變成了“撿拾”。無怪乎,有網友將他們稱為“落葉設計師”。
“落葉不掃,不等于不保潔。相反,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楊浦環境發展有限公司海真保潔分公司新江灣城清道班的王興海一邊說,一邊用火鉗在落葉底下翻撿。“你看,這種大枝丫影響走路,要撿掉。煙屁股藏在落葉里,萬一沒掐滅,可能燒起來,都要仔仔細細地挑出來。對于這種矮灌木上的落葉,晚上我們還會用掃帚像雞毛撣子一樣‘擼一潽’。”
花壇里,墻根角落,窨井溝渠處,落葉底下……這些“小角落”,都是需要重點撿拾清理的地方。才走了一小會兒,王興海的環保袋里已積攢了半袋垃圾。“環保袋滿了之后,會有車輛來收走垃圾。”他說。
二、果實枝丫掃掉,落葉“日產日清”
如果說,從落葉中翻撿垃圾考驗的是環衛工人的“眼力”,那么清理不那么漂亮的落葉和果實,則考驗著他們的“審美”。
“有些落葉被踩碎了,留著反而不美,要清理掉。形狀不好看的小樹枝,我也會清掉。”王興海說。“香樟的黑色小果實和無患子像龍眼一樣的黃色果球,我都會撿掉的,不然一踩就是一片黑黑黃黃的污漬,留在地上很難看。”
今年第三年參與“落葉不掃”,王興海覺得路上的落葉明顯多于前兩年了,“可能是養護、長勢較好的關系。”他說,按往年經驗,11月下旬將達到最佳觀賞效果。說著,他還推薦起了心中的“私藏美景”:“國曉路上種的是銀杏和鵝掌楸,鵝掌楸葉片比較大,更好看。可惜今年路邊有幾片工地,在另一側拍照效果更好點。”
海真保潔分公司副經理周偉卿說,平日里環衛工人每天會對路段進行早晚各一次的普掃,落葉景觀季期間,只在每天晚上進行一次普掃,做到落葉“日產日清”。目前,國秀路和國曉路都已開始實施“落葉不掃”,“繡花式”的清掃更精細,希望將最美的樹葉和最靚的景色留給這座城市。
三、調整替換道路以求最佳景觀
海岸君從官方列表上發現,今年上海41條落葉不掃的馬路,相比于去年有部分更換及新增。上海市市容環境質量監測中心道路保潔科負責人表示,調整替換是為了獲得更好的落葉景觀效果。比如,有些落葉景觀道路周邊施工,道路不具備“落葉不掃”的條件,就會將其換下。又如,關于落葉樹種的選擇,也征求過綠化管理部門的意見。落葉景觀道并非越多越好、越長越好,而是要控制數量、精益求精。
至于清掃落葉的作業時間,各區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以行人通行安全、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為前提。這幾天,部分路上已存在一定落葉量,因此這些道路開展“落葉不掃”的時間早于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