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會議強調要從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推動群眾習慣養成、加快分類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構建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長效機制,樹立科學理念,分類指導,加強全鏈條管理。
配套設施建設是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基礎。陜西省西安市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部署和指導下,緊緊抓住垃圾分類處理這個關鍵環節,超前規劃,大手筆建設,完善垃圾分類配套設施,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留足了垃圾分類處理的空間。
2019年10月以前,西安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只有衛生填埋一種處理方式,“垃圾圍城”的危機日益迫近,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短板成為影響城市安全運行的嚴重隱患。
為切實破解生活垃圾處理難題,西安市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努力克服地方財力薄弱的困難,在短期內建成一批大型環衛設施,實現了生活垃圾處理的跨越式發展。
目前,西安市每日產出生活垃圾約1.3萬噸。該市積極吸引社會資本,通過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式加快生活垃圾焚燒廠和廚余垃圾處理廠建設,相繼建成投運4個日處理總規模為975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廠和日處理規模為220噸的西安市餐廚垃圾處理廠,使西安市徹底告別了生活垃圾單一填埋處理的歷史。2020年2月,位于西安市灞橋區的江村溝生活垃圾填埋場安全閉場,實現了主城區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目前,西安市灞橋生活垃圾焚燒項目正在建設。項目建成后,全市生活垃圾焚燒總處理能力將達到12750噸/日。同時,西安市餐廚垃圾處理廠擴建項目及高陵、藍田、灃西3個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正在加速推進,計劃于2020年年底前全面建成。屆時,西安市廚余垃圾規劃日處理能力將達到1900噸,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基本成型。據了解,以上項目總投資達72億元以上。
西安市財政通過發行4.8億元專項債券、投資6億元,建設一座大型現代化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其中一部分將于今年年底建成投運。該項目建成后,可完全滿足全市生活垃圾焚燒廠的飛灰處置和生活垃圾應急填埋,進一步筑牢西安市生活垃圾處理末端處置托底保障。屆時,西安市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將更加科學。
西安市各區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政府投資等方式,加速推進“兩中心一個暫存點”建設,目前全市建成大件垃圾拆分中心22座、可回收物分揀中心22座、有害垃圾暫存點25座、生活垃圾轉運站157個、再生資源回收點1456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中間關鍵節點已經基本貫通。各級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配備了各種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車輛,其中其他垃圾清運車輛近900臺、專用廚余垃圾清運車輛110臺、可回收物收集車輛53臺、有害垃圾收集車輛57臺,分類收運體系不斷完善。
截至今年8月底,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1.94%,居民小區分類覆蓋率達92.01%,覆蓋居民戶數為183萬戶,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96.21%。今年年底前,基本可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的目標任務。